2020年,這個較為特殊的年份,熱像儀已經成為某些領域不可或缺的
儀器儀表,據預測,2020年熱成像儀可較前一年度增長76%,可見其發展迅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2020年發展較為火爆的
熱像儀吧!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什么是熱像儀吧!
什么是熱像儀?
熱像儀主要用于研發或工業檢測與設備維護中,在防火、夜視以及安防中也有廣泛應用。它使用起來就像攝像機、數碼相機一樣簡單,我們的肉眼只能檢測到可見光中的電磁輻射,除此之外,所有其它形式的電磁輻射都是肉眼不可見的,比如紅外輻射。
而紅外熱像儀可記錄電磁光譜的紅外光部分所產生的輻射能,并將其轉化為肉眼可見的圖像。熱圖像的上面的不同顏色代表被測物體的不同溫度。它由紅外鏡頭、紅外探測器組件、電子組件、顯示組件、軟件構成,無需與設備直接接觸,便可檢測出紅外波長頻譜中的熱圖案。
另外,紅外熱成像儀能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探測到物體,即使在有煙霧、粉塵的情況下也不需要可見光光源,因此可以全天候使用。紅外熱成像儀以被動的方式探測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比其他帶光源的主動成像系統更具有隱蔽性。它具有隱蔽性好、抗干擾性強、目標識別能力強、全天候工作等特點。
此外,小編了解到,熱像儀的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并且隨著紅外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普及,新的應用被不斷開發,發展歷程如何呢?
其次,我們在來看看熱像儀的發展歷程吧!
2020年度增長76%?熱像儀發展歷程一覽
由于特殊情況,在測溫領域,熱像儀有著越來越多應用需求,據預測,2020年熱像儀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6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76%;而在此前2019年報告中預測的2020年熱成像儀市場規模為4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 8%。那么,熱像儀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呢?
據了解,1800 年德國天文學家 Sir William Herschel使用太陽光做了一些實驗,讓太陽光穿過一個棱鏡并在各種顏色處放置溫度計,利用靈敏的水銀溫度計測量每種顏色的溫度,結果發現了紅外輻射。他發現,當越過紅色光線進入他稱為"暗紅熱"區域時,溫度便會升高,熱成像就此出現。
在20 世紀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期間,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軍事應用領域的需求,熱成像技術不斷演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直到 20 世紀六十年代,熱成像技術才被用于非軍事應用領域。到1980年,熱成像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醫療、主流行業以及建筑檢查領域。熱像儀是一種無需與設備直接接觸便可檢測出紅外波長頻譜中的熱圖案的設備。
2000 年以來,使用多個探測器的焦平面陣列技術的發展不斷加快。長波熱像儀用于檢測 8 μm 至 15 μm 波長范圍內的紅外能量。中波熱像儀用于檢測 2.5 μm 至6 μm 波長范圍內的紅外能量。隨著熱成像技術的發展,紅外熱成像儀也出現在人們眼前。以上就是熱像儀的發展歷程,你知道了嗎?
再者,小編帶大家了解下,隨著熱像儀產品的快速發展,相關企業會成為贏家嗎?
2020年熱像儀發展迅猛 相關企業成為贏家?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國內紅外成像產品的普及,市場對于紅外熱成像儀的需求也日趨旺盛。除了傳統應用行業外,未來將有更多新興市場需求成為紅外成像市場新的增長極。如可在汽車領域推廣:利用熱像儀,你可以看到激光雷達或視覺攝像頭無法探測的東西。熱像儀可增加了汽車在夜間或惡劣條件下的安全性。
另外,由于今年在各個工作場所體溫檢測需求量很大,今年熱像儀需求會呈現除高峰,發展較為迅猛,而熱像儀想要可持續發展就需克服某些技術弱點,其中之一便是測溫精度,理想值是0.1°C,才能應檢盡檢。
日前,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電子院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24小時不間斷輪班開展研制工作,通過技術攻關,成功研制出了符合精度標準的紅外溫度傳感器芯片,性能指標精度達到0.1℃,抗干擾能力優于目前市場主流產品(性能指標精度為0.3℃),突破依賴進口,也給熱像儀帶來了便利。
總而言之,危機下,也蘊藏著機遇,就像今年此背景下,制造熱像儀的和熱像儀光學元件的公司將會因市場需求的激增而體會到出貨量的爆炸性增長。目前,我國已經恢復正常運作,相關制造商和供應鏈具備應對市場巨大增長的足夠能力,而相關企業要想成為贏家,就要有自主研發技術的能力,不依賴于其他企業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