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全球范圍內都刮起了智能制造的熱浪,尤其是以德國、美國為首的制造業強國更是蠢蠢欲動,先后提出“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工業互聯網”。與此同時我國也與時俱進的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做為國家戰略。目前,智能工廠、數字化工廠作為智能制造重要的實踐領域,已經越來越多的引起了制造企業的廣泛關注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國內智能化工廠建設的發展現狀吧。
國內智能工廠建設的現狀分析
首先我們要知道,到底什么是智能工廠?智能工廠指的是移動通信網絡、數據傳感監測、信息交互集成、高級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相關技術、產品及系統在工廠層面的具體應用,以實現生產系統的智能化、網絡化、柔性化、綠色化。
就我國目前的狀況而言,航空、船舶、家電、軌道交通、食品飲料、制藥、裝備制造等各行各業的生產和裝配線都已經離不開智能化,所以建立全新的智能工廠已經迫在眉睫。目前市場上已經涌現出許多的智能工廠,例如海爾、美的等智能工廠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的建設樣板。隨著物聯網、云計算、智能化設備等新一輪產業變革和技術革命的快速興起,我國現代工業信息化發展已邁入建設智能工廠的歷史新階段。針對這一變革國家也隨即部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有了政策的支持,國內企業也抓緊這一機遇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相輔相成,一系列新模式、新業態、新特征的智能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我們視線中。
據小編了解到,2019年中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達到1622.8億元左右,為智慧工廠建設提供了充足助力。《中國制造2025》便明確指出到2020年,制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命周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根據當前各行業建設智慧工廠的熱情及擴張速度,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智慧工廠行業仍將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到2022年,中國智慧工廠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元。
智能工廠面臨怎樣的挑戰
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科研能力的增強,智能工廠對于數據的處理能力與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越來越強,但是許多產品仍然沒有被廣泛的采用。每3個試行數字制造解決方案的公司中的2個都無法大規模推廣。為什么盡管熱衷于向智能工廠轉型,卻人就只有很少有公司能夠實現其巨大潛力呢?
首先,智能工廠依賴于信息流和系統響應能力,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標準規范或要求,就無法實現高質量的普及。智能工廠在國外發達國家有比較豐富的實踐基礎和經驗,但因為我國起步較晚,所以各個行業對智能工廠的認知程度與技術把握都良莠不齊。各個行業在制造過程中都會用到不同的數百甚至數千種技術,所以需要許多與時俱進的技術標準來規范智能工廠的建設。我國智能工廠的建設嚴重缺乏對技術標準和標準采用情況的跟蹤,且技術標準之間有許多的重疊區域使得整個智能工廠建設無法做到有據可循。這是導致我國智能工廠發展程度參差不齊的一大原因。為消除上述問題,企業與組織之間的協調與合作是基礎,制定相應的標準以促進智能工廠的應用。
其次,智能工廠的安全可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由于智能工廠需要將工廠內部和整個產業鏈中的設備和設備之間進行互聯,而這種連接增加了制造商遭受網絡攻擊、間諜活動和數據盜竊的風險。這就導致國內智能工廠的信息安全形勢較為嚴峻。國外在這方面的建設與研究起步較早,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標準、產品、服務體系,同時檢測認證、安全防護產品等核心技術及工具也較為成熟,所以他們的智能工廠不易受到攻擊。國內缺乏自主可控的檢測認證技術與工具,相關標準、安全咨詢評估等方面仍處于探索建設階段。為了保護智能工廠,需要多種方法和系統,包括網絡物理系統的安全體系結構、檢測惡意軟件,以及安全的設備管理。
最后,隨著我國智能設備供應商的增多,智能工廠的設備存在著極大的競爭力的同時也面臨更多的選擇。特別是在自動化設備方面,許多企業盲目購買自動化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仍然認為智能工廠建設就是單純的自動化和機器人化。且只注重購買高端數控設備,但卻沒有配備相應的軟件系統,導致設備互聯互通數據采集方面處于弱勢。針對這一情況,企業在購買設備時應明確要求開放數據接口,讓大部分設備能自動采集數據,實現車間聯網。
小編見解
在上述所說的多重因素影響下,智能工廠在諸多領域成為企業替代人工、謀求轉型升級的不二選擇。許多企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轉型為智能工廠的。雖然從短期看,采用智能化裝備會導致企業投入增加,但從長遠發展來看,智能工廠給企業帶來的人力成本的節約和效率的提升,將使企業持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