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制造行業已經逐漸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也逐漸被認可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基礎。隨著各國對集成電路制造行業的重視,集成電路制造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技術創新也取得實質性突破。作為“新基建”的重要領域,工業互聯網在中國加快發展,為集成電路產業帶來新市場空間。
“困境”中謀生存
2020年的開頭,在各個行業因疫情而普遍處于蕭條的情況下,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卻處于增長模式。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我國集成電路出口量為327.2億個,同比增長13.6%,出口金額為15164.1百萬美元,同比增長8.9%,2020年3月我國集成電路出口量為205.1億個,同比增長18.1%,出口金額為8789.6百萬美元,同比增長10.2%,2020年3月前我國集成電路出口量不斷增長。據了解,盡管4月進出口數據尚未完成統計,但是,包含集成電路品類在內的機電產品,在4月上旬仍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
近年來,集成電路越來越多的成為中國出口頂梁柱,為平衡我國進出口情況做出巨大貢獻。而在今年疫情當頭的情況下,集成電路的出口情況也依舊有條不紊的增長。且隨著各國對電腦、平板等產品的需求量增加,以及網絡教學需求增加,集成電路的進口量也增加了。
目前國內的工業互聯網發展速度飛快,所帶來的集成電路增量市場不可小覷。集成電路具有價值高、體積小的特點,雖然較之于大型完整儀器的影響力來說集成電路的市場影響力相對較小,但其優勢在于供應商相對集中。
“天時地利人和”推動集成電路企業成功
據可靠資料顯示,我國2010-2019年集成電路制造行業產量符合年增長率為13.37%,預測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制造行業產量可達到2288億塊,2025年,我國集成電路制造行業產量或將突破4000億塊。
早在前幾年,政府就發布了助力集成電路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例如長三角各省市根據《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指導性文件,聚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未來將大力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集成電路等核心產業,以此打造覆蓋長三角全境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以此助推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另外,市場需求依然旺盛,增長的驅動力分化。其中包括智能手機銷量下滑,芯片企業蓄力5G;虛擬貨幣市場低迷,礦機芯片需求下滑;人工智能概念火爆,AI芯片企業估值大漲以及數據中心建設加速,2018年服務器存儲市場增速超過智能手機存儲市場,成為全球存儲器應用市場增長的主動力。此乃集成電路企業發展中的“天時”,不論是在人才引進方面還是技術升級方面都大大保障了企業的良好運作。
在中國,長三角地區可以說是集成電路企業的堅實后盾,該地區企業基礎扎實、技術先進,產業規模更是占了全國的半壁江山。其中集成電路制造行業本土企業有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合肥睿力、華潤微電子等。近幾年,國內諸多地方響應國家戰略,大力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及以四川、湖北、安徽等為核心的中西部地區。不得不說,長三角地區為集成電路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地利”,目前長三角地區正在著手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并力圖將其培育成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那么集成電路企業自身到底應該如何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呢?重點在于企業自身的“人和”:產業鏈的全面發展。產業基金與企業資本雙輪驅動,集成電路受到全行業高度關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正在籌備,圍繞智能汽車、智能電網、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領域進行投資規劃,進一步促進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包括格力、阿里、康佳、恒大等企業高度關注集成電路,投資熱情高漲。單獨引進制造技術永遠只能依托于其他產業而生存,但如果一家企業包攬了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等所有項目,讓一條產業鏈完完整整的源于一家公司,那其市場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就前途無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