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在中國歷史上稱為"度量衡"。中國古代用人體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植物的果實作為計量
標準,如"布手知尺"、"掬手為升"、"取權為重"、"過步定畝"、"滴水計時"來進行計量活動。
據悉,5月20日為世界計量日,是1875年簽署《米制公約》的周年紀念日。《米制公約》為建立全球協調一致的計量體系奠定了基礎,為科學發現與創新、工業制造、國際貿易,乃至生活質量提升和全球環境保護提供支撐。世界計量日是一個年度性的活動,全球80多個國家在此期間慶祝計量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2020年世界計量日的主題是“測量支撐全球貿易”。該主題旨在提高人們對測量的認識,了解測量在促進全球公平貿易、確保產品合標合規,以及滿足顧客質量期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縱觀全球,各國國家計量院致力于通過開發和驗證各種復雜尖端的新測量技術,持續推動測量科學進步。同時,積極參加國際計量局(BIPM)組織協調的測量領域國際比對,以確保測量結果全球可靠。
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制定“國際建議”,旨在實現多領域相關要求的全球一致性和協調性,并通過實施國際法制計量組織證書互認制度(OIML-CS),促進法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的國際互認和全球貿易。
這些國際計量體系為測量的準確性提供了必要的保證和信心,為當今的全球貿易奠定了堅實基礎,并幫助我們為應對未來挑戰做好準備。世界計量日代表所有人肯定和頌揚所有工作在政府間組織和各國家機構中的人們一年來為計量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