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感覺到了今年的春節尤其特別,到了原定的開工時間,大街上卻依然空曠。但雖然各單位都暫停營業,不少地區卻依然有嚴重的霧霾現象。那為什么沒有人工污染也會有霧霾呢?人們猜測是否是因為火電廠濕法脫硫后排放的濕煙氣,并且要求能否制止煙氣的出現。
但是據資料顯示,目前國內的大部分火電廠已按
標準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空氣中出現的白色煙塵其實主要成分是水。火電廠以及有些住宅區的供暖排放口都會看到有股股白色煙氣冒出,不少人誤以為是煙塵等飛粉物質,其實不然。
據了解,火電廠排出的白色煙塵狀氣體其實是經過加工的,采用了濕法脫硫工藝,白煙的溫度保持在45℃―52℃左右。當氣體被排放在空氣中時,由于大氣溫度低于氣體本身的溫度,所以兩者接觸會發生冷卻凝固的現象。這樣就會形成霧狀水汽,水汽中的小顆粒水珠在太陽光的折射或散射過程中變成了白煙。且由于光線的照射角度以即天氣情況等諸多不穩定因素的存在,使得煙霧出現多種顏色、狀態的變化。
而從煙囪中持續排放出來的煙氣團被稱之為煙羽,也被稱作濕煙羽,其主要成分是水霧,對環境是沒有影響的,但是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視覺污染。當然這是基于那些環保治理設施合格的超低排放機所排放的煙羽而言的。由于煙羽是在不同的光線下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而在陰暗時會看起來黑黃或者灰白,導致人們誤以為那是廢氣。
事實上,濕煙羽治理措施對許多火電企業來說都是通過調整煙氣溫度、濕度,來改變煙氣排入外部環境后的水汽凝結狀態。其大費周章的目的也僅僅是為了能夠避免視覺污染。但其中煙氣加熱消白法尤為不可行。因為加熱過程會消耗許多的能源,且無法減輕煙塵中已有的固體污染物。既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又耗能,非常的不綠色環保。
相反的,煙氣冷凝消白法卻是有用處的,將煙氣里的凝結水回收是該方法的主要途徑。但是雖然有效果,卻不是必要的。因為目前廣大火電企業都實現煙氣超低排放,那此類方法的效果就是微乎其微的,且對改善環境空氣質量也不明顯。
綜上所述,治理霧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但我們不應該盲目猜疑,應科學認識濕煙羽的基本情況。在現有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做好自己的環保措施,監督他人勿排放廢氣,保護地球是大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