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進入4月份,國家核安全局批準核電相關項目明顯有所提速。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消息,國家核安全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的有關要求,對臺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提交的臺山核電廠1、2號機組運行許可證申請書及其相關文件進行了審查,認為該申請是可以接受的,決定頒發臺山核電廠1、2號機組運行許可證。
其中,根據許可證內容,臺山核電廠1號機組有效期限至2058年4月9日,臺山核電廠2號機組有效期限為自首次裝料之日起40年。
與此同時,今年4月以來,國家核安全局批準了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有限公司提交的《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廠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質量保證大綱(設計與建造階段)》《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廠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質量保證大綱(調試階段)》。
此外,國家核安全局還批準了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提交的《福建福清核電廠5、6號機組調試大綱》。
近期核電板塊持續活躍 核電行業有望迎來復蘇之年
據了解,自2015年核準8臺新建核電機組后,我國核電行業經歷了三年多的“零審批”狀態。但在4月1日召開的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透露,“中國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發展核電,今年會有核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這也被業內視為核電“重啟”的信號,核電行業有望迎來復蘇之年。
核電“重啟”背后是廣闊的市場。按照此前國家提出的核電發展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將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以此預計,每年將要開工6-8臺核電機組。若以每臺投資100億-200億元計算,投資規模可達千億元。
從1991年首座核電站投入運行至今,中國內地目前在運核電機組38臺,規模位列世界第四,在建核電機組規模位列世界第一,核電在中國已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時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核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核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1082萬千瓦,2011-2013年,受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影響,全球核電建設陷入消沉期。2014年,受殃及而沉寂許久的中國核電因國家能源局一紙《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再次釋放出重啟,甚至加速發展的信號。2014-2016年我國核電建設快速發展,裝機容量不斷增加。到了2016年我國核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363萬千瓦。截止至2017年,我國電力消納能力不足,核電建設放緩,核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581萬千瓦。進入2018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共44臺,運行裝機容量達到4464.516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不含中國臺灣地區核電信息)。
2010-2018年我國核電累計裝機容量統計情況。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核電發電量方面,2010-2017年,我國核電發電量不斷增長。截止至2017年全國累計發電量為62758.20億千瓦時,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2474.69億千瓦時,與燃煤發電相比,核能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
標準煤7646.79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0034.60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65.00萬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56.59萬噸。進入2018年底,2018年1~12月全國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2865.11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22%。44臺商運核電機組繼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核能累計發電量為2865.11億千瓦時,比2017年同期上升了15.78%。累計上網電量為2688.08億千瓦時,比2017年同期上升了16.04%。1~12月,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7499.22小時,設備平均利用率為85.61%。
2010-2018年我國核電發電量統計情況。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9)》表示,到2030年我國核電發電量有望超過美國和其他國家,到2035年發電量占比將從目前的4.22%上升到10%。以此測算,業內人士表示,考慮到中國核電裝備國產化制造能力完全可以滿足核電發展需要,預計2035年前后中國核電裝機規模可達1.5億千瓦左右,核電在中國清潔低碳能源構成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按照《中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目標,中國需要在2019至2020年開工建設30臺單機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總投資有望高達6000億元人民幣。有券商分析師表示,核電由于發電的穩定性,經濟性和清潔環保等優點將成為替代“煤電”的最理想電源。未來五到十年我國將迎來核電投資的黃金期。
核電設備國產化率高達85%
根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以來,我國三代核電機組投運新增數量明顯,AP1000三門核電站1、2號機組,AP1000海陽核電站1、2號機組以及EPR臺山核電站1號機組。這意味著,隨著三代技術首批依托項目陸續建成,系統設計、關鍵設備制造、施工制造、調試等各階段的技術、工藝流程均得到驗證和固化,為后續三代核電的關鍵設備國產化、標準化以及批量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我國核電發展壯大,一批核電配套的裝備和零部件生產企業成長起來,它們掌握了核島和常規島關鍵設備設計、制造核心技術,國內核電裝備制造業產品供應鏈全面覆蓋我國國內建設的各類核電堆型,形成了以中國一重、中國二重和上重鑄鍛為產業龍頭的大型鑄鍛件制造基地,以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和哈電集團為產業龍頭的核電設備制造基地,以沈陽鼓風機集團、中核蘇閥和大連大高閥門為代表的核級泵閥制造基地,核電裝備制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通過30年的積累,我國核電設備制造商的設計與制造能力明顯提升,關鍵設備的國產化能力提高,為下一步核電技術降本提供空間。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咸春宇表示“華龍一號”充分依托成熟的國內核電裝備制造體系和能力,采用經驗證的成熟技術,實現了集成創新。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主管道及波動管、主泵、汽輪機等主要關鍵設備已實現國產化,設備國產化率達90%。
今年1月份,哈電鍋爐自主研制的百萬千瓦等級核電VVER壓水堆機組單體式除氧器、高壓
加熱器,解決了百萬千瓦核電機組除氧設備國產化的難題,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壁壘,為“華龍一號”“CAP1400”等大型核電機組國產化研制奠定基礎而未來,隨著核電重啟后,核電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將更受關注。
有研報稱,單臺核電機組投資約200億元,其中對應設備投資約100億元,按照每年6-8臺核電機組估算,預計未來年均核電設備市場規模600-800億元。建議關注核電主管道、核電閥門、核電主泵泵殼及核級屏蔽材料等細分領域龍頭個股。
另外,核電設備國產化率高是我國核產業鏈的主要特征,當前國產化率已達到85%以上,主泵、DCS、重要閥門等長期依賴進口的設備已逐步實現國產化。核電設備占總投資中比重約為50%,并且由于核設備制造資質的限制,已擁有核設備制造能力和市場業績的廠商擁有非常強的護城河,表現為極高的市場占有率和非常高的利潤率,核一級設備制造商毛利率通常可達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