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江蘇省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工作實施方案》精神,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法規制度建設,根據《環境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組織起草了《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生態環境監測是指依照法律法規和
標準規范對環境質量、生態狀況和污染物排放及變化趨勢等實施的采樣觀測、分析測試、綜合評估、預測預報、應急監測等活動,涉及到對大氣、水、土壤、聲、光、熱、生物生態、振動、核與輻射等環境要素質量的監測,對森林、草原、海洋、濕地、農田、河湖、荒漠、城市和鄉村等生態狀況的監測,以及對各類污染物排放活動的監測。
《條例》共九章,分別為:總則;規劃與建設;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生態環境監測活動;監督管理;質量保障;信息公開、應用和公眾參與;法律責任;附則。
第一章“總則”共7條,明確了立法目的、依據及適用范圍;同時還明確了生態環境監測的定義、原則及地位。江蘇省鼓勵和支持生態環境監測科學技術的研究、推廣和應用,培養生態環境監測人才,保護生態環境監測成果,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培訓與國際合作。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對在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規劃與建設”共8條。本章規定了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規劃、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及站(點)建設、點位管理、設施保護等的相關內容。禁止在生態環境監測站(點)的保護范圍內從事設置障礙物、修建建筑物;爆破、采礦、取土、挖沙和傾倒廢棄物;設置影響生態環境監測的高頻電磁輻射裝置;其他對生態環境監測產生影響的活動。
第三章“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共7條。本章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進行了定義,并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生態環境監測人員及其相關負責人的要求進行了詳細規范。同時,還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和從業人員設置了行為禁止性規范。其中,文件規定了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符合本條例第十八條、第十九條規定的工作人員;
(二)具有與從事的生態環境監測活動相適應的工作場所;
(三)具有與從事的生態環境監測活動相適應的技術裝備和設施;
(四)具有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
(五)三年以內無不良信用記錄和無違法記錄;
(六)符合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四章“生態環境監測活動”共4節23條。本章主要包括一般規定、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監測、污染源監測、應急監測等四部分內容。本章對各級人民政府、生態環保主管部門、各類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排污單位等的生態環境監測活動進行了規范。
第五章“監督管理”共5條。本章主要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管職責及監管范圍。詳細規范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現場檢查職責。同時還強調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與市場監管部門實施監管協同,建立監管信息共享機制。此外,對標準規范的制定進行了規范。
第六章“質量保障”共5條。本章主要對質量保障機制、行政干擾環境監測行為、篡改和偽造監測數據行為等進行了詳細規范。此外,對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進行了詳細規范。
第七章“信息公開、應用和公眾參與”共6條。本章主要對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的發布、公開與保密以及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效力、開發與共享作出了明確規定。
第八章“法律責任”共19條,明確了與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適用規則;規定了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工作人員責任;對違反條例設定的義務性條款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加大對生態環境監測市場的規范化管理。
第九章“附則”共3條。本章主要規定了本條例中基礎術語的定義和條例的施行時間等。(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資料來源:江蘇省生態環境廳)